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樂類
春秋類
易類
詩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類書類
 曹褒传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父业尤好礼事常
 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汉礼仪昼夜研精沈唫
 专思召拜博士会 肃宗
欲制定礼乐元和二年褒知
 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言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
 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大常巢堪以为一 (第 15a 页)
 兆神宅崇祯五畤昭鬯六宗彝序介丘望尘皇轩肃
 举
 皇帝初献奏文德宣烈之乐 营太畤定天衷思心
 绪谋筮从(此下除/二句)田烛置爟火通大 孝昭
国礼融(此/一)
 (句改馀皆颜辞此/下又除二十二句)
 次奏武德宣烈之乐 功烛上宙德耀中天风移九 …… (第 4b 页)

孝昭帝
本纪皇建二年正月辛亥祀圜丘
隋书音乐志齐神武霸迹肇创迁都于邺犹曰人臣故
咸遵魏典及文宣初禅尚未改旧章 (第 41b 页)
 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京师自高祖下至
 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并为百七
 十六又园中各有寝便殿而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
 孝文太后 孝昭
太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各有寝园
 与诸帝合凡三十所至元帝时贡禹奏言古者天子 (第 10b 页)
 太上之庙光武中兴南顿立舂陵之寝元帝之于光
 武疏为绝服犹尚身奉子道入继大宗高祖之于圣
 躬亲实犹子陛下既纂洪绪岂宜加伯考之名且汉
 宣之继 孝昭
斯乃上后叔祖岂忘宗承考妣盖以大
 义斯夺及金德将兴宣王受寄自兹而降世秉威权
 景王意存毁冕文王心规裂 …… (第 42b 页)
    又案以上北魏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元年诏追尊皇祖文穆王为

文穆皇帝妣为文穆皇后皇考献武王为献武皇帝兄
文襄王为文襄皇帝祖宗之称付外速议以闻甲戌迁
神主于太庙
隋书礼仪志后齐文襄嗣位犹为魏臣置王高祖泰州
使君王曾祖太尉武贞公王祖太师文穆公王考相国
献武王凡四庙文宣帝受禅置六庙曰皇祖司空公庙
皇祖吏部尚书庙皇祖泰州使君庙皇祖文穆皇帝庙
太祖献武皇帝庙世宗文襄皇帝庙为六庙献武已下

不毁已上则递毁并同庙而别室既而迁神主于太庙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二年冬十月丁卯文襄皇帝
神主入于庙
隋书礼仪志文襄文宣并太祖之子文宣初疑其昭穆
之次欲别立庙众议不同至二年秋始祔太庙
北齐书 孝昭帝
本纪皇建元年九月壬申诏议定三祖
乐冬十一月癸丑有司奏太祖献武皇帝庙宜奏武德
之乐舞昭烈之舞世宗文襄皇 (第 45b 页)
 崩葬南陵(师古曰薄太后陵在霸陵之/南故称南陵即今所谓薄陵)用吕后不合
 葬长陵(师古曰以吕后是正/嫡故薄不得合葬也)故特自起陵近文帝
 孝武钩弋赵倢伃 昭帝
母也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
 忧死因葬云阳(师古曰在甘泉宫南/今土人呼为女陵)昭帝即位追尊
 钩弋倢伃为 …… (第 14a 页)
 汲郡之共县或云昭仪遣人贼后也世宗践阼追尊

 配享后先葬城西长陵东陵制卑局因就起山陵号
 终宁陵 肃宗
诏曰文昭皇太后德协坤仪美符文姒
 作合高祖实诞英圣而夙世沦没孤茔弗祔先帝孝
 感自哀迁奉未遂永言哀恨 (第 47a 页)
          右晋宋齐梁陈
伽蓝记北魏广陵王即皇帝位尔朱世隆加仪同三司
尚书令东平王馀官如故赠太原王相国晋王加九锡

立庙于芒岭首阳山上旧有周公庙世隆欲以太原王
功比周公故立此庙庙成为火所灾有一柱焚之不尽
后三日雷雨震电霹雳击为数段柱下石及庙瓦皆碎
于山下复命百官议太原王配享司直刘季明议云不
合世隆问其故季明曰若配世宗于宣武无功若配孝
明亲害其母若配庄帝为臣不忠为庄帝所戮以此论
之无所配也世隆怒曰卿亦合死季明曰下官既为议
臣依礼而言不合圣心俘剪惟命议者咸叹季明终得

无恙
北齐书 孝昭帝
本纪皇建元年十一月庚申诏以故太
师尉景故太师窦泰故太师太原王娄昭故太宰章武
王厍狄干故太尉段荣故太师 (第 15a 页)
川)
(王茜/立) 庚辰文帝天嘉元年(六常是年北齐废帝乾明/元 山王演废其主殷为)
(济阴王自立为 孝昭帝
改元为皇建北周废帝弟鲁国/公邕立是为武帝 二年 (第 10b 页)
北齐孝昭帝
崩弟长广王湛)
(立是为武成帝改元为太宁北周武帝保定元齐三年/北齐河清元后梁萧察于岿天保元 六年北 …… (第 10b 页)
十四年改元二) 乙丑炀帝大业元年(十三/ 九)
(年杜伏威起兵掠江淮扶风向海明白乌元僣称帝操/十年 延安
刘迦论善世元僣称皇王 十二年鄱阳)
(天成始兴元僣称元兴王楚林士弘太平元僣称帝大/十三年恭帝侑立遥 …… (第 12a 页)
 宗为太上皇
纪元表癸丑玄宗开元元年(二十九元七年渤海王武/艺仁安 十六年渤海)
(王钦茂/大兴元)壬午天宝元年(十五载三年正月改年曰载于/十五 帝幸蜀太子亨即位)

(灵武尊帝为上皇天帝改元安禄山反僣称帝/国号燕改为圣武元 在位四十四年改元二)
唐书 肃宗
本纪天宝十五载玄宗避贼行至马嵬父老
遮道请留太子讨贼玄宗许之遣寿王瑁及内侍高力
士谕太子太子乃还七月 …… (第 15b 页)
京十二月蒲晋邠宁四镇搆/兵 幸凤翔秦宗权称帝一年南诏王骠信舜化)
(中兴元襄二年帝幸兴元邠宁未玫以 肃/宗
元孙 王煴监国寻称帝改元建贞)戊申文德元 (第 17b 页)
    进御前内阁学士读本请旨即其意也
前废帝本纪普泰元年四月诏员外諌议大夫步兵校

尉奉车都尉羽林监给事中积射将军奉朝请其七品
以上朔望入朝
丘齐书 孝昭
本纪帝日昃临朝访问左右冀获直言
后周书武帝本纪保定三年五月甲子朔避正寝不受
朝旱故也
建德二年秋七月 (第 5b 页)
叟不恨归于闾巷矣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九年秋九月辛丑给京畿老
人刘奴等九百四十三人板职及杖帽各有差 孝昭帝
本纪皇建元年秋八月乙酉诏诸郡国老人各
授板职赐黄帽鸠杖
周书明帝本纪二年夏六月己巳板授高年刺史守令 (第 27a 页)
梁主为江阴王行梁正朔车旗服色一
依前准宫馆资待务尽优隆
    蕙田案齐梁陈皆以所承之代为宾
北齐书 孝昭帝
本纪皇建元年秋八月甲午诏曰昔武
王克殷先封两代汉魏二晋无废兹典及元氏统历不
率旧章朕纂承大业思宏古典 …… (第 24a 页)
 魏收传收转中书监诏议二王三恪收执王肃杜预
 义以元司马氏为二王通曹备三恪诏诸礼学之官
 皆执郑元五代之议 孝昭
后姓元议恪不欲广及故
 议从收
    蕙田案北齐以元氏司马氏为二王后通曹
    魏为三恪
周书明 (第 24b 页)
 (则昭穆不可易也但其论天子庙制谓周孝王时武/王亲尽始立武世室孝王乃共王之弟而各为一世)
 (又以宋太祖太宗哲徽钦高皆兄为穆而弟为昭则/又紊昭穆矣如何休颖达并立庙而同昭穆则齐之)
  (孝昭
懿惠兄弟四人相继卫之懿戴文公兄弟三人/相继立庙将无所容苟各为一世而异昭穆则齐顷) …… (第 28b 页)
 (使子是教不子而轻其所托也此文公所以受逆祀/之贬也然春秋固为衰世法非太平正礼也太平之)
 (世未尝有也汉时定迭毁之礼丞相玄成丞相衡引/昭宣两帝并为昭独以孙为昭而不知礼无两昭使)
  (昭帝
之天下无所传宣帝之天下无所受非礼意也/又惠帝文帝皆高祖子惠帝亲受之高祖文帝则受)
 (之惠帝虽皆兄弟 (第 39b 页)
以幼弱猥当大重当赖忠贤训而成之昔周公匡辅成
王霍氏拥育 孝昭
义存前典功冠二代岂非宗臣之道
乎凡此公卿时之望也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
金以谋王室诸方岳征镇刺史将 …… (第 4a 页)
    月甲戌即皇帝位于柩前高宗十二月丁巳
    崩于贞观殿遗诏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皇
    太子即皇帝位 肃宗
四月丙寅崩于长生殿 (第 42b 页)
 极前殿乾明元年二月丙申葬于武宁陵
闵悼王墓
 北齐书皇建二年九月王薨大宁二年葬于武宁陵
 之西北谥闵悼王 孝昭帝
文靖陵
 北齐书皇建二年十一月帝崩于晋阳宫大宁元年
 闰十二月癸卯梓宫还邺庚午葬于文靖陵
武成帝永平 (第 51b 页)
 金史世纪安帝讳跋海天会十四年追谥安皇帝皇
 统四年号其藏曰建陵
献祖辉陵
 金史世纪献祖讳绥可天会十四年追谥定 昭皇帝
 
庙号献祖皇统四年号其藏曰辉陵
昭祖安陵
 金史世纪昭祖讳石圭天会十四年追谥成襄皇帝
 庙号昭祖皇统四 (第 44a 页)
  北齐文宣初禅未遑改制至武成之时始定四郊宗庙
之乐群臣出入奏肆夏牲出入荐毛血奏昭夏迎送神
及初献亚献礼五方上帝并奏高明之乐入坛门及升

坛饮福就燎位还便殿并奏皇夏以高祖配享奏武德
之乐祼地奏登歌四时祭庙及禘祫皇六世祖司空五
世祖吏部尚书祖秦州刺史曾祖太尉武正公祖文穆
皇帝诸神室并奏始基之乐高祖神武皇帝室奏武德
之乐文襄皇帝室奏文德之乐显祖文宣皇帝室奏文
正之乐 肃宗孝昭皇帝
室奏文明之乐其出入之仪并
同四郊之礼至于鼓吹二十四曲皆易古名号叙今功
德汉曲朱鹭为水德思悲翁为出山东 (第 6a 页)
 (宗哲徽钦高皆兄为穆而弟为昭皆兄弟对列各为/一世则又紊昭穆矣如何休颖达并立庙而同昭穆)
 (则齐之 孝昭
懿惠兄弟四人相继卫之懿戴文公兄/弟三人相继立庙将无所容苟各为一世而异昭穆)
 (则齐顷不得祭其祖而卫 (第 24b 页)
 (首月也文定引商秦为證谓周不改月然新莽以十/二月朔为岁始不改月魏明帝以丑月为正改三月)
 (为四月唐武后改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肃宗
以子月为岁首又以十二辰纪月)
 (则历代时月或改或不改岂可引彼以喻此乎孔氏/正义以为月改春自移春非王 (第 11a 页)
 (武世室孝王乃共王之弟而各为一世又以宋太祖/太宗哲徽钦高皆兄为穆而弟为昭皆兄弟对列各)
 (为一室则又紊昭穆矣如何休颖达并立庙而同昭/穆则齐之 孝昭
懿惠兄弟四人相继卫之懿戴文公)
 (兄弟三人相继立庙将无所容苟各为一世而异昭/穆则齐顷不得祭其祖而卫 (第 20b 页)
 周公为子太任为母太姒为妃邑姜为妇一家之德

 皆能自畜其德而何非文王之德畜之此关雎之教
 化起于闺门武周之达 孝昭
于百世于二之牵复言
 吉吉洵莫大焉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𧰼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九三变中孚之六三在 (第 23b 页)
其子而自立是为懿公懿公则身
受弑于其臣并其子不得立独惠公元为国人所推乃
能终其位而传其子盖自无亏以历 孝昭
懿惠皆桓公
之子所谓五公子争立者高齐娄后一母三天诸弟争
立为帝诛夷嫡嗣为大不幸桓公五子戕害不于其身 (第 37a 页)